20年、15000小时、90后,他们是谁?
提起“光”,闭上眼睛,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。是深夜归家时,妈妈点亮的灯光?是感到失落时,抬头看见的阳光?…… 光,它给我们带来光明,让我们看得见这世间的美好;也给我们带来温暖,让我们感受得到这世间的爱意。 在平安,有那么一群人,他们有一分热,便发一分光。长期投身公益事业,将公益做成了一种习惯,将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。 现在,让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,感受他们带来的“光”—— (看看志愿者们都做了什么)- “还有谁需要,都可以联系我” -90后的平安志愿者文乐,不像其他抗疫人员一样,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捐献上万,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可以救治患者。他有的,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“还有谁需要,都可以联系我”。从初一起至初九,他已连续为黄冈市地区医院、市中心医院、龙王山医院、市二医院等送去50000元的的医疗物资。 肩膀上被物资压出了一道道红色印记,他没发现;眼睛下越来越重的黑眼圈,他也没发现。只知道,前线的医疗工作者需要他,那么,他便不能倒下。 这个寒冷的冬天,他放弃了家人为他点起的那盏灯,选择了成为照亮医护人员的一簇火苗。 - “你们笑起来真好看” -跋涉了许多路,栗莉自己都记不清开了多久的车了。身为辽宁大连的优才代理人,她放下了工作,放下了家庭,不远千里走进了贫瘠的大凉山。对她来说,大山里的孩子,也是自己的孩子。为她们擦脸、洗手,亲手为她们穿上漂亮的衣服,多次筹集善款共69909.28元,亲手为孩子们送上崭新的课本,看见他们灿烂的笑容便觉得幸福。 很多人来过一次山里,便不会再来;她却无数次奔走在大山深处,穿梭在河谷山间,用一双手,守护着孩子们的读书梦。 于她而言, 能够照亮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路,就一切都值得。- “我们就是他们的亲骨肉” -来自福建泉州的平安志愿者陈煌炎,总是喜欢到颜老伯这样的社区孤寡老人家里做客,给他们维修电器、整理衣服、洗地板,陪他们唠嗑;也喜欢到福利院为儿童补习功课。时间一晃就是13年,门前那些深深浅浅的脚印,不仅记载了岁月流转,也温暖了屋里的人。 十几年年的坚守,15000小时的付出,陈煌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获得多项志愿者的社会荣誉。 而他,只是继续一步一个脚印,穿过城市里的街角小巷,为生活在寒冬的人带去希望。- 一辈子的事业 -空巢老人、残疾人、乡村儿童、贫困户,这些在别人眼里或许很“特别”的人群,在戴兴年眼里,值得更“普通”的陪伴。利用一切闲暇时光投身公益的他,在2019年短短一年时间里,共组织发起、参与了60余场公益活动。在教授残疾人康复动作时,即使一个动作重复一遍又一遍,他都只是不厌其烦的重新开始。 对于很多人来说,做公益可能是一阵子,但是对戴兴年来说,则是一辈子。在谈到众多荣誉加身时,他说:“就算没有这些身份,我也照样做,想把它作为一辈子的事业”。 一声志愿者,一生志愿者。这可能是他这辈子做过最疯狂、但绝不会后悔的决定。- 继续做更多人的“燕子妈妈” -当城市灯火阑珊,归家的路仍清晰可见时,你可曾想过,有人在无尽的黑夜里摸索前行;当依偎在亲人怀抱肆意撒娇时,你可曾想过,有人只能对着空荡荡的房子呼喊。他们,是被遗忘的天使——孤儿。 而叶云燕却从未忘记过他们,这位在职场叱咤风云的女强人,毅然化身为温柔的“燕子妈妈”,飞入这些孩子们的世界里。“我应该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。”她说到了,也做到了,并且一做,就是二十几年——援建10所希望小学、将母爱给了1000多名孩子、带领更多人参与关注…… 也许,她成为不了托举起孩子们明天的太阳,也不能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。但至少,能做一座灯塔,让孩子们在黑夜里有光可循,不再孤单。 如栗莉、叶云燕、戴兴年这样的志愿者,用细小绵密的温柔针脚,为孤寡老人、乡村儿童等编织出一艘艘通往美好明天的小舟。如今,他们依旧踩着不变的步伐向前迈进,在公益这条路上,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。 朝朝暮暮白驹过隙,时间留下了温暖的印记。从2018年10月17日中国平安成立志愿者协会以来,至今已成立20个专业公司分会、26个地区分会, “三村晖”公益平台累计注册用户逾243万人,员工志愿者达53.3万人,其中,内外勤员工25.9万人,代理人27.4万人;累计上线435个活动,员工发起11.7万个身边公益。他们都是平凡之躯,却用萤火微光绽放出向善的精彩,汇聚成熊熊火炬,温暖着每个人——深圳寿险代理人胡井祥从1995年至今累计献血超200次;安徽寿险90后代理人郭彬彬跳水救人后悄然离去,被人民日报报道;广东寿险代理人朱明敏完成广州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…… 今年是平安志愿者协会成立两周年,平安人的身影如今遍布各省,用炙热的爱心,传递着光和热。他们的故事,未完待续。你们的故事,何时开始?(平安产险辽宁分公司丹东中心支公司供稿)